《蚯蚓》以暗喻手法构建了一幅底层生命的生存图景,通过土壤中默默蠕动的无脊椎动物意象,映射那些被忽视却支撑着生态系统运转的群体。歌词中"没有骨骼的倔强"与"吞咽泥土的重量"形成矛盾修辞,既展现弱势群体在负重前行的坚韧,又暗含对生存困境的哲学思考。湿润的黑暗成为常态象征,而偶然被铁锹斩断的躯体则暗示命运的无常暴力,这种具象化的伤害描写赋予抽象的社会压迫以刺痛感。全篇贯穿的土壤意象具有双重性:既是孕育生命的母体,又是埋葬尊严的坟墓。当蚯蚓在暴雨后被晒成标本时,完成从殉道者到警示符号的转变,其干瘪躯体成为固化社会结构的残酷注脚。歌词刻意回避光明意象的廉价安慰,始终聚焦于黑暗中的生命律动,那些被碾碎仍能再生的体节,构成对顽强生命力的无声礼赞。在城市化进程碾压传统生存方式的时代背景下,这首作品像一面凹凸镜,既放大微观生命的壮美,又折射出文明发展中的伦理盲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