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立秋》以节气为引,通过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怀的交织,勾勒出时光流转中的生命哲思。歌词中"梧桐叶落""蝉声渐瘦"等意象,精准捕捉夏秋交替时自然界细微的嬗变,既是对节气物候的诗意记录,更暗喻人生中年阶段的过渡与沉淀。"风翻过旧章节/露水写下新诗行"的意象对比,呈现记忆与新生并存的辩证关系,体现东方美学中"逝者如斯"的时空观。金穗低垂的田野意象,既是对丰收的礼赞,也暗含成熟者谦逊的生命姿态,而"萤火虫提着灯笼/寻找失落的盛夏"则通过微小生灵的视角,传递对逝去美好的温柔追忆。全篇以"凉热各半"的温度隐喻人生况味,将节气特征升华为对平衡之道的体悟,最终落笔于"万物都在练习告别"的终极命题,在淡然接受自然规律的表层下,蕴含着对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。歌词通过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密码,完成了一次对传统时间智慧的现代转译,让农耕文明的时间刻度在当代人的情感共鸣中重获新生。